English

东北师大走出长白山之路

1998-10-30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肖玉华 我有话说
坚持10年开办教科实验基地

东北师大走出长白山之路

记者肖玉华

编者按10年来,东北师范大学与长白山区白山市建立教学与科技协作关系,先后在那里建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长白山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基地,促进了山区教育与科技发展。最近,国家教育部领导同志听取东北师大同志汇报后说:这项改革对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称赞他们走的是一条长白山之路。我国地域广阔,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均衡,人才分布也不尽合理。为了推动边远地区经济教育科技发展,我们希望有更多高校、科研单位与边远地区、农村建立协作关系,开办各种形式的实验田或科教基地,实行智力、文化支边。这样做,不仅对边远地区、农村而且对高校、科研单位教学、科研工作也是会大有补益的。东北师大就是一个范例。

本报讯(记者肖玉华)到今年9月,东北师范大学已坚持10年在长白山区白山市、抚松县等地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完成多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使原本教育基础较差的白山市6个县(市)区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突破;并围绕长白山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完成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东北师大在长白山区开办教科实验田的做法与经验受到教育部领导的好评。

该校在长白山区创办教科实验基地的想法是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开始的。当时,学校派出300多名师生到东北三省基础教育第一线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尤其是长白山区师资短缺,教学质量不高,已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障碍;作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东北师大,毕业生很少愿到山区,“分不下去,留不住人”;山区考上大学的人是“出得去,回不来”,这个矛盾相当突出。由此,东北师大从人才培养入手,探索高师院校如何全面为边远地区基础教育服务的路子,于1988年9月与白山市政府签订协议,建立基础教育实验区,这也是教育实践、教改实验、科技开发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综合性实验基地。

10年间,该校有百名教师深入长白山区教育改革实验第一线,培训中小学校长、中学骨干教师和重点学科师资、音、体、美、劳动教育等方面短缺学科师资500人;采取倾斜政策使白山籍194名东北师大本专科毕业生返回白山从事教育工作。为适应农村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该校派出由教育专家带领的课题组在长白山腹地的抚松县三中、白山市21中等校进行《农村初中课程结构改革》、《优化农村初中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及《初三教学分流》等项教改实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村、城镇中学改革探索,在办学方向、形式、课程设置、学习方法等多方面打破了陈旧传统办学格局,形成具有农村山区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形式。

多年来,困扰山区城镇中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流失严重,分析其原因,多数是由厌学引起的。东北师大课题组在白山市21中针对学生厌学问题,在学习难度较大的代数、英语两个学科实行分层次教学。记者在这所中学听了AB两个班的代数“因式分解”一课,看到虽是同一节课,AB两个班难易程度有所区别,即使学习较差的同学也能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所中学实行分层次教学以来,流失生由1994年的56名下降到1997年的4名,1998年消灭了流失生。

过去,长白山区市、县感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最难达到的硬指标是教师学历达标率。通过东北师大在山区建立综合教科实验基地,目前,白山市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3.6%,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1997年末,经吉林省政府验收,白山市6个县(市)区全部达到“两基”标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原国家教委领导多次听取东北师大及白山市的汇报,认为这项综合教改实验,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为农村和山区的义务教育总结了有价值的经验。

东北师大还发挥学科齐全、科研力量较强的优势,围绕长白山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当地科技人员共同承担“林区能源生态工程”、“高温发汽陶瓷”、“村蛙雌性繁育技术”等项课题,其中有3项列为吉林省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了科技兴市的步伐。目前,白山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达到38.5%,被省评为科教兴市先进市。记者在白山市采访市委书记张恩祥时,他说:东北师大在长白山区开办实验田,给我们这个封闭的山乡吹进一股清新的风,送来人才、技术、信息,是一件难得的好事。

东北师大自从有了长白山区这块实验田,师生们走出高楼深院,理论联系实际,完成多项教改实验和科技课题。几年来,该校有107名毕业生到山区各县(市)中学进行毕业实习,38名教师到抚松县锻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